永利師範教育的曆史可追溯到1931年的湖北省立教育學院,此後疊經國立湖北yl7703永利、湖北省教育學院、湖北省教師進修學院、湖北師範專科學校、武漢師範專科學校和武漢yl7703永利等時期。1984年改為綜合大學後,師範教育文脈不斷,持續發展。
1930年,國民政府湖北省教育廳廳長黃建中為了發展本省鄉村教育,着手籌建湖北省立鄉村yl7703永利。1931年10月,經國民政府教育部批準,将申報的湖北鄉村yl7703永利改為湖北省立教育學院,校址即今學校主校區所在的武昌沙湖之濱寶積庵。開辦之初,設兩系一科,即農事教育系、鄉村教育系和鄉村師範專修科。
1936年,學校為抗戰形勢所迫而停辦。省政府西遷恩施後,1941年秋,湖北省立教育學院在恩施五峰山複校。在辦學和生活條件極其艱苦的環境下,教院師生因陋就簡,教育救國,不改其志,赓續了師範教育的根脈。
1945年,湖北省立教育學院改制為國立湖北yl7703永利,隸屬教育部,設教育、國文、英文、史地、數學、理化、音樂、體育八系。
1949年,武漢解放後,學校回遷武漢,并籌建新的湖北省教育學院,設有教育、語文、數學、理化、體育衛生、音樂、美術、生物、俄文等9科。1958年,組建武漢yl7703永利,設中文、曆史、數學、物理、生物、地理、化學7個系(科)和馬列主義、教育學、體育3個教研室,另設有附屬中學、附屬小學。
1984年1月,湖北省委決定将武漢yl7703永利由武漢市領導改為由省直接領導和管理。當年9月26日,永利成立大會隆重召開。
1985年學校成立教育管理系,先後開班教育管理人口學專業,1986年取得課程教材教法碩士授予權,1996年取得高等教育學碩士授予權,1999年合并教育管理系、教育科學研究、電教中心成立教育學院。教育部在批複成立永利文件中明确要求“繼續辦好師範教育”。此時,學校設有中文、政教、曆史、外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體育10個系和1個教育行政管理專修課11個師範系(科)。
永利代代相傳的師範基因為湖北省基礎教育發展注入了強勁活力。據不完全統計,在湖北省省級示範高中校長和特級教師中,曾經有超過1/3的人畢業于永利。深圳實驗教育集團管委會主任、原黃岡中學校長曹衍清,杭州二中原校長、海亮教育管理集團董事長兼總校長葉翠微,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等全國著名中學教育領軍人物也都畢業于我校。
2020年11月,為貫徹落實《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精神,永利成立yl7703永利,“搭架子、建平台”,統籌推進全校師範專業人才培養任務,按照統分結合、協同管理的方式組建運行;尊重學科專業特點,統籌本科師範教育的共性事宜與環節,協調師範類本科生、教育類研究生一體化發展,承擔研究新時代師範教育的政策、規律和實踐的責任。
目前,有英語、教育技術學2個專業已通過師範專業二級認證,6個本科專業和教育類研究生免國家考試,學校審核認定教師資格證。學校有教育學、小學教育、教育技術學、漢語言文學、數學與應用數學、英語、物理學、曆史學、化學、生物科學、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學、美術學、體育教育等師範類專業14個,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10個,省級一流專業1個;教育學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心理學為待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建設專業。
開門辦學、共建共享是“新師範”的振興之路。與地方政府和中小學合作,加強實習實踐,是師範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永利與武漢市武昌區、東西湖區、鹹甯市鹹安區及随州市教育局等77所學校合作共建實習實訓基地,開展教師培養、培訓、研究和服務“三位一體”的深度合作,推進區域教師教育綜合改革。2019年,獲批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永利-武漢中學),在湖北省教科院、武漢市教科院、鹹甯市教科院、随州市教科院設立教育碩士研究生工作站。
九秩春秋,雖六易校址,八更校名,但學校的師範教育底色從未改變,始終與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同頻共振,與湖北師範教育的發展血脈相通。立足新發展階段,學校以“固本培新”的發展理念,弘揚師範教育傳統優勢,積極探索符合綜合性大學辦學特色的高水平、高起點、跨學科、有特色的新型師範教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