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簡介
于洋,女,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2004年—2011年就讀于青島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河北大學教育史專業,獲文學學士、教育學碩士學位;2011—2014年就讀于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史專業,獲教育學博士學位;2014年至今任教于永利教育學院。 2019-2020年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教育史,比較教育,教師教育。任全國陶行知研究會理事、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研究員等,曾獲“為武漢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做出積極貢獻的個人”,永利優秀教師标兵、優秀共産黨員、優秀教師、本科教學質量優秀獎等稱号。
二、人才培養
本科生課程:教師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外國教育史、教育學基礎等
研究生課程:課程與教學論、中外教育史
研究生招生專業、招生方向:課程與教學論、教育管理、小學教育
三、科學研究
(一)主持項目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青年項目“中國與世界主要國家教育績效的比較與影響因素研究”,項目編号:CGA180247,2018-2023,國家級。
2.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項目“明清小說中的教育生活研究”,項目編号:15YJC880114,2015-2017,省部級。
3.湖北高校省級優秀基層教學組織(“教師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課程組)負責人,2024,省級。
4.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明清文學作品中的教育生活研究”,項目編号:15Y013,2015-2017,廳局級。
5.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中小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重點課題“湖北中小學家校社協同育人的區域經驗研究”,2023-2025,廳局級。
6.湖北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湖北中小學素質教育研究中心開放基金重點課題“湖北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史研究”,2016-2017,廳局級。
7.2022年永利青年學術創新團隊負責人,2022-2025,校級。
8.2024年永利人文社會科學高水平學術成果“提升教育績效的國際經驗與中國實踐”,2024-2025,校級。
(二)代表性學術論文
1.于洋,郭潇.美國偏遠地區教師保留策略及啟示——以阿拉斯加州為例[J].教師教育研究,2021(04).(CSSCI)
2.于洋,潘亞東.美國課後服務運行模式與保障機制研究[J].外國教育研究,2022(10). (CSSCI)
3.于洋.美國課後服務的運行機制、行動邏輯及啟示[J].永利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05).(CSSCI)
4.于洋,周洪宇.習近平關于實踐育人重要論述的主要内涵與鮮明特色[J].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03). (CSSCI)
5.于洋.宗族興學視域下《紅樓夢》與清初中期家庭教育[J].明清小說研究,2023(07).(CSSCI)
6.于洋.海外陶行知學術研究走向[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5).(CSSCI)
7.于洋.異化·僭越·啟蒙:《紅樓夢》與明清女性身體教育[J].《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6(4).(CSSCI)
8.于洋.基于本體的文言文教學問題探源[J].中國教育學刊,2013(4).(CSSCI)
9.于洋.基于道爾頓制“工約”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構建——以學案導學為例[J].現代教育論叢,2016(06).人大複印資料2016年第11期全文轉載.
10.于洋.從《紅樓夢》看明清女子教育[J].明清小說研究,2018(01).(CSSCI)
11.于洋,周洪宇等.我國各省高等院校創新效率的測度[J].統計與決策,2017(11).(CSSCI)
12.于洋.美國弗吉尼亞學校績效評價的标準、方式及啟示[J].教學與管理,2021(10).(北大中文核心期刊)
(三)代表性著作、教材
1.于洋著.蘇州文廟研究[M].山東教育出版社,2021.10.
2.于洋著.人性的複歸—《紅樓夢》的教育世界[M].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6.5.
3.于洋主編.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7卷)[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10.
4.于洋主編.全球視野下的陶行知研究(第8卷)[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10.
5.副主編.湖北中小學素質教育研究報告[M].長江出版社,2016.
6.參編.中國教育活動通史(第七卷)[M].山東教育出版社,2018.
(四)科研獲獎
1.湖北省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專業委員會評審優秀論文一等獎
2.第四屆全國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論壇論文評比二等獎
3.湖北省第十一屆“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指導教師)
四、社會服務
(一)擔任全國陶行知研究會理事、國家教育治理研究院研究員、長江教育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華文化發展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研究員,被中國社會科學評價研究院聘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評價推薦專家
(二)擔任省市級教科研課題評審和指導專家,長期服務于中小學,參與武漢市第一期、第二期義務教育委托管理項目
(三)赴湖北省興山縣開展對口支援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