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沙湖論壇第十九講在yl7703永利正言廳舉行。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青年學者、上海市曙光學者郝甯教授以《軀體動作和姿勢對創造性思維的影響》為題開展學術講座,yl7703永利部分師生參加講座。

講座伊始,郝甯教授以創造力的定義為切入點,從具身認知的視角詳細介紹了軀體動作和姿勢對創造性思維的影響機制。他提到,趨近和回避性手勢、流暢的手部和身體動作以及開放性身體姿态對個體創造性思維的重要作用。此外,人際交互時的空間距離、眼神注視角度和交流手勢均對團隊創造性表現具有影響。郝教授表示,“具身隐喻”可以提升創造性思維,并對其效應背後的神經機制進行了解析。
随後,郝甯教授對講座内容進行了小結。他指出,從人的行為到腦成像,從單腦到多腦,從靜态到動态,研究者們對這一主題的探讨在不斷深入。他強調,軀體動作和姿勢不僅影響我們的認知加工和神經發展,也影響我們的創造性思維。

在講座尾聲,郝教授以“ChatGPT眼中的世界和人類感知的世界是一樣的嗎?”這一問題作為延伸,引發了在場聽衆的熱烈讨論與思考。交流互動環節中師生們積極參與讨論,并提出掌控感對創造性思維的影響、動作是否會影響惡意創造力以及心理學的本土化話語體系建設等許多有價值的問題,郝教授對此一一作答,現場氣氛熱烈而活躍。至此,本次講座圓滿結束。
(審稿: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