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下午,yl7703永利沙湖論壇第四講暨研究生學術科技節專題講座在yl7703永利學術報告廳舉行。武漢大學心理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喻豐以“人工智能的道德心理學”為題開展學術講座,yl7703永利研究生及部分教師參加講座。

講座伊始,喻豐教授以博士期間的積極心理學、道德心理學有關實踐研究現身說法,如道德滑坡幻覺、繪制中國的道德地圖和幸福的地圖以及研究與地域文化有關的道德問題,講授了對“人工智能的道德心理學”的研究經曆。随後,喻豐教授舉例相關論文、講解相關概念、描述相關情景,對與人工智能有關的道德問題進行了解釋,并抛出了系列問題:未來什麼是人?如果機器犯錯了你會更想懲罰它嗎?人工智能什麼時候能和人形成群體呢?

講座最後,喻豐教授反思總結了當前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以及面臨的道德困境。面對科技倫理治理的社會心理取向,AI的倫理原則豐富且不統一等問題,道德心理學研究發現,抽象道德原則并不能指導實際道德行為,這中間有巨大的鴻溝;AI的道德設計更需要實證研究。社會心理學不僅應該考慮專家的“洞見”和哲學家的“智慧”,還應該考慮素人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并與其進行交互。人工智能倫理考察的是人工智能和人之間的“倫”和“理”,這就是“以人為本”的人工智能。在交流讨論環節,同學們踴躍提問,喻豐教授也針對提出的問題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回答。
人工智能時代人與機器交融增多,識别人心就變得極為重要。本次講座向同學們展示了“人工智能面臨的道德困境”,以及如何幫助人工智能“習得腳本、鍛造美德”,再次重塑了同學們對當前人工智能所面臨道德問題的認識和思考。
(審稿: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