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5日上午9時,武漢市武昌區徐家棚街道武車社區黨員群衆活動中心裡,一場由社區攜手yl7703永利教工第三黨支部、“以心煥新” 志願服務隊共同開展的《守護心靈健康 —— 識别心情 “小感冒” 與 “大問題”》互動式公益活動溫情啟幕。這場活動中,心理學專業力量深度融入社區治理場景,用專業方法破解鄰裡心靈隔閡,成為 “專業賦能基層” 的生動實踐。
活動開場的“社區大風吹” 遊戲,便透着專業設計的巧思。心理學師生結合社區居民構成特點,量身定制 “吹早上鍛煉過的朋友”“吹家裡有小朋友的朋友” 等貼近生活的互動指令 —— 看似簡單的遊戲背後,是對 “群體破冰心理學” 的靈活運用。在歡笑中,原本點頭之交的街坊主動介紹自己,陌生感悄然消融,社區活動中心的氛圍瞬間升溫。這種 “專業設計激活社區活力” 的方式,讓基層治理第一步就踩準了 “人心” 的節奏。

核心科普環節,專業力量的賦能更顯精準。學生們化身“心理翻譯官”,将艱深的情緒心理學知識轉化為居民熟悉的生活場景:用 “身體打噴嚏” 類比常見情緒波動,以 “感冒拖成肺炎” 解釋需警惕的持續低落狀态。這種 “專業術語生活化轉譯” 的技巧,讓居民輕松掌握 “小煩惱” 與 “大問題” 的辨别邏輯。讨論環節裡,在心理學師生的引導下,街坊們分享的 “情緒調節土方法” 被賦予科學解讀,“民間智慧” 與 “專業知識” 形成奇妙共振 —— 這正是專業力量下沉基層的價值:既不替代社區自身活力,又能為居民自主互助提供科學支點。
“不光懂了咋分辨情緒好壞,還跟街坊們更熟悉了!” 一位居民的感慨,道出了專業賦能的實效。參與服務的學生也深有體會:“看到居民能用學到的知識分析自己的情緒,深深感到專業知識真的可以在社區派上用場。”
據悉,此次活動是yl7703永利與武車社區開展校地共建的生動實踐。未來,雙方将以心理學專業資源為紐帶,構建“社區需求牽引+高校專業支撐” 的協同治理模式:通過 “精神空間營造” 凝聚鄰裡情感、借助“社區青年‘脈動’計劃” 激活青春動能、開展“未成年人心理共育” 守護成長軌迹,形成覆蓋全齡段的多點位服務網絡。這種社區搭台聚需求、高校賦能解難題的深度聯動,将持續為基層治理注入 “實踐智慧+科學方法” 的雙重動能,讓 “校社協同” 真正成為築牢社區和諧的堅實根基。
(審稿:盧轶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