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6日,正值暑假來臨之際,将軍路中學召開在研的省、市、區級課題研究推進會,永利委托管理團隊李經天、楊紅雲、肖凱參與并指導中期檢查工作。

武漢市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雙減”背景下新城區初級中學家校共育策略研究》研讨會在一号樓會議室舉行,由學校教科室主任馬豔新主持,趙群立校長、莊愛斌副校長和課題組成員參與,湖大專家李經天教授莅臨指導。首先,馬豔新主任根據開題時各子課題的任務分配,強調了完成任務的時間節點,并對提交的資料格式、排版規範、過程性資料整理及研究總結等提出了具體要求。接着,各子課題負責人彙報近期研究進展。梁邱珍、李慶賀老師負責的學生、家長調查,已經完成,尚需制定評價标準和操作指南。莊校長負責的德育管理與班級機制建設,已建立家長座談會、招生宣講、送教上門、對接派出所、建立小初銜接溝通群等機制,但家長處于被動狀态,下一步将采取家校共育谏言獻策活動、參與課後服務等,推動家長主動參與,利用家長的優質資源。李五梅老師負責的家校文化融合,還需營造如親子活動等共育文化氛圍。張瓊老師負責的家校溝通策略研究,在已有的家長會、家長談話、家長驿站等溝通策略上,要立足于真實案例,加強實操性,注入現代技術手段。馬主任負責的家校課程建設,已開展多次線上直播課堂,幫助家長解決親子矛盾,幫助孩子克服困難解密偏差行為,受到一緻好評。最後,莊校長提出了在“雙減”背景下,可以組織家長聽課、監考,參與“三課、兩操、兩活動”,增強家校共育的體系建設。趙校長提出了研究要聚焦“雙減”背景和課後服務,家校融合要解決“5+2”的落實問題,家校文化還要研究家風,要梳理班級特色,研究低進優出的班級風格。湖大專家李教授指出,課題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推動學校教育工作提質量、上水平,以課題為抓手,帶動全員文化領校、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的意識。家校共育是基礎,也是引擎,若能發揮各自的優勢,就能實現“家校攜手,教育不愁”。要加強各子課題間的交流溝通,分工合作,相互印證。同時,還要推動德育工作的創新和校本課程實施。

湖北省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雙減”政策背景下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實踐研究》研讨會采取線上與線下混合方式進行。課題負責人王瓊老師介紹了目前項目實施的情況,理論研究已經基本完成,調查研究已經完成數據的搜集,實踐研究已經打磨出若幹的案例和微課模闆;同時,也對後續課題組需要完成的工作進行了分工。課題組讨論了項目實施過程中的問題。湖大專家肖凱博士分享了當前新課标導向下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研究以及評價的新進展,并提出了建議:一是夯實理論基礎,在課題組内對項目式學習的内涵、特征、要素進行更加清晰的表達,并達成組内共識,确保研究的規範性;二是在項目式學習的調查研究是一個亮點,應該盡快形成文稿争取發表;三是在實踐研究上,建議完成初中數學項目式學習内容的結構圖或思維導圖,以“學習任務單”的形式優化原有的項目式學習的模式,案例研究處理好内部一緻性和不同内容及不同教師個性的關系。

東西湖區級立項課題《新城區農村初中智慧校園環境下課堂教學策略創新研究》研讨會在圖書館舉行。課題負責人蔡雅琴老師從課題構想、研究目标、前期準備、操作實施、研究結果和效果五個方面對課題實施情況進行了介紹。針對課題采用的課内翻轉教學模式遇到的問題:一是由于學生能力差異較大,課内利用平闆自主學習時間不好控制;二是教師備課難度加大,主課翻轉教學難以常态化實施。楊紅雲副教授提出了“将研究的切口變小,使得每位參與的老師都有所作為”的兩點做法:一是在原有課堂教學模式不變的情況下,引入課堂激勵機制,利用人人通平台提供的積分功能,激發學生學習動機;二是利用人人通平台内已有的教學資源,如物理實驗演示、幾何畫闆等,增加學生的視聽體驗,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對于個性化教學,魏知老師就使用人人通平台進行課前學情診斷進行了經驗分享。蔡雅琴老師就下一步工作進行了分工。
本次将軍路中學課題研究推進會,解決了課題組成員現階段研究遇到的問題,明确了課題研究方向和任務,對研究内容有了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确保了課題研究目标的達成,有效地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
審稿:楊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