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5日(周六)晚上19:00—20:30分,将軍路中學在騰訊會議舉行區級教研課題《智慧校園環境下的課堂教學策略創新研究》開題論證會。湖大專家團隊李經天、馬勇、于洋、楊紅雲、沈曦、肖凱、羅淑娟及将軍路中學校長趙群立、課題組課題組成員王一鳴、杜瑩、魏知、洪巧玲、朱孟浩、胡偉剛、蔡雅琴、張書蔚、袁桐,餘慶慶,楊春芳等參加了會議。教科室主任馬豔新老師主持會議。

首先,課題主持人楊春芳老師介紹了《新城區農村初中智慧校園環境下課堂教學策略創新研究》課題的研究背景、研究意義與研究價值、課題概念界定及理論依據、國内外研究述評、研究對象、研究目标與内容、研究的重點和難點、研究方法、思路與技術路線以及研究實施步驟和預期成果。
接着,進入課題研讨環節,湖大專家團隊對楊春芳老師深入學習文獻分析工具citespace,掌握知識圖譜分析方法,查閱文獻資料,用心寫好開題報告,虛心請教湖大專家,反複修改完善開題報告,認真嚴謹的研究态度給予了高度評價。同時,提出一些具體建議:一是文獻綜述部分要聚焦智慧校園和課堂教學策略,對前人研究的成果從特征上進行歸納分析,文獻分析要與主題高相關性;二是教學策略的分析維度要仔細斟酌。研究教師的話語結構、師生行為交互分析、教師的教學行為策略、教學情感策略和教學的認知策略,與提高課堂教學創新是什麼關系?通常研究課堂教學策略分别為教學目标的策略、教學資源篩選的策略、教學過程和方法的策略、教學評價的策略。還有一種分類就是教學準備策略,包括制定教學計劃的策略,确定教學目标的策略,設計教學内容的策略。與學生差異相關的教學策略,也有選擇教學模式的策略,教學監控策略等等。如果沿着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是教學策略的思路,聚焦生生之間、師生之間正常課堂交互,交互的過程讓學生感到公平,感到被重視,激發學生自我能動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決定了學生的學業成績和課堂表現,也是一條研究的主線。究竟研究哪一種策略非常關鍵,隻有明确的方向、重點,才能有效地推進實踐探索。三是課堂教學策略創新如何破題?需對學校教師教學策略的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進行調查分析,探索一種比較有效的教學策略,要用實驗法或對比法,還要做實驗組、對照組或者前測後測,在分析效果的基礎上,推廣實施,才叫創新。四是要解決研究主題大而時間短的矛盾,将研究切口縮小,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動研究,學校在思想、方法、模式、技術手段諸多方面形成了指導教育教學行為的模式是什麼?厘清這一問題後,再去探讨具體的教學的策略。五是研究成果不應是案例,而是過程性的實踐探索論文、學生的成績變化、系列共享的經驗和新的教學模式等等。
随後,朱孟浩老師代表課題組成員發言,他說到“感謝楊老師和學校,我能有幸參與到課題研究中來。剛才湖大專家提出的意見和建議,我完全的接受。通過參加開題論證會,我對這一課題的内容、研究的範圍、過程、步驟和相關邏輯、以及關鍵詞等等方面有一些全新的認識,對如何寫作有了一些新的領會。現在需要重新地梳理一下課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時,我一定會在課題組的要求下,保質保量按時地完成自己的相關子課題的研究任務。”
楊春芳老師感謝湖大專家提出的修改建議,并對在開題報告撰寫過程中,得到于洋、楊紅雲副教授的悉心指導和将軍路中學領導及課題組同事的傾力支持,表達了誠摯的謝意。
活動最後,趙群立校長做總結發言,他認為,課題組的七個學科教師很有代表性和全面性。課題研究可以全力引領我校信息化水平提升,進一步增強信息技術與學科的融合度,引領我校教師和學生走向深度學習,建立智慧教育的學習共同體。湖大專家一針見血,找到了課題的不足和存在的問題,對于課題順利實施提供了建設性的指導意見。我比較同意專家的意見,研究切口一定要小,分層分類,逐步深入。例如,選擇一個課堂組織教學策略研究、課堂行為教學策略研究、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研究、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等開展研究。我們還要思考,課堂中為什麼學習困難的學生越來越多了呢?為什麼有些學生在小學成績好,但到了初中突然成績在下降,或者出現在厭學這種情緒?為什麼學生沒有持續的學習興趣?為什麼學生的成績很好,卻沒有創新能力?請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消化吸收各位專家的指導意見。
本次教研課題線上開題論證會,使将軍路中學課題組成員明确了課題研究方向和課題研究規範,提高了課題研究的質量意識。相信在後續的探索實踐中,将軍路中學許許多多的教師能成為教學研究、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型教師。
審稿:楊兵